長焦鏡頭,就像探險家的望遠鏡
在拍攝野生動物或捕捉遠距主體時,一支性能穩定、畫質銳利的長焦鏡頭,就像是探險家手中的望遠鏡,是不可或缺的存在。在實際使用過 Canon EF 400mm F5.6L USM、Tamron 150-600mm F5-6.3 Di VC USD(A011,一代) 以及 Tamron 100-400mm F4.5-6.3 Di VC USD 這三支長焦鏡頭之後,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,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與畫質比較結果。
雖然這三支鏡頭的定位各有千秋,但它們都涵蓋了 400mm 焦段,也因此成為許多「拍鳥人」的基本入門選項。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這些鏡頭表現如何。
三支鏡頭的個性與定位
首先來談談 Canon EF 400mm F5.6L USM,它幾乎可以說是「老鳥人」們口耳相傳的小神話。具備極佳的解析力、對焦快速且重量輕巧,讓它成為許多人心中的「打鳥神器」。然而,隨著各家副廠推出內建防手震的變焦鏡,它的地位也逐漸被取代——畢竟缺乏防手震的長焦鏡頭,在實際操作上確實會受到不少限制。
接著是 Tamron 150-600mm A011,它最大的優勢就是那極具彈性的焦段。從觀察松鼠到追蹤天際猛禽,只需輕轉變焦環就能完成,讓拍攝變得更靈活。雖然畫質在拉到600mm端時略有下降,但多出來的那200mm總是讓人難以抗拒,尤其是它的價格相對親民,對預算有限但想挑戰超望遠的玩家來說,非常有吸引力。
最後是 Tamron 100-400mm,它屬於比較務實派的選擇。體積輕巧、攜帶方便,畫質在中心區域也有不錯的表現。對於經常外拍、不想背負太多裝備的攝影者來說,這顆鏡頭是很值得考慮的輕量級選手。
中心與邊角的真正對決,即將開始
此次比較的,我使用了同一台機身 Canon EOS R7,並搭配三腳架並使用快門線拍攝,盡可能排除手震與其他人為誤差的影響。由於 R7 是一台 APS-C 片幅相機,畫面本身就會裁切掉全幅鏡頭邊角的一圈畫面,因此這次所謂的「邊角畫質」其實是指裁切範圍內較靠外側的區域,而不是鏡頭最極端的邊緣,所以對於使用全片幅機身的朋友就抱歉了,畢竟就個人的經驗,就算是用上 APS-C 的機身,實際上還是經常碰到需要再次裁切畫面的情形,全片幅實在是不符合個人的使用習慣及需求。
再來就是雖然說彼此間的焦段、最大光圈都不盡相同,但是就拍鳥來說,最常用到的還是望遠端搭配光圈全開的狀態下拍攝,所以所提供的照片就是以此為基準點來拍攝。
接下來的內容,我將針對這三支鏡頭在不同焦段下,特別是大家最關心的 400mm 與 600mm,分別比較 中心與邊角畫質的表現。實際結果有些確實讓人意外,也可能與網路上的評價略有出入。希望透過這篇實測與經驗分享,能幫助你更清楚哪一支鏡頭才是真正適合自己走進荒野、貼近夢想影像的最佳夥伴。
📸 400mm 焦段實測
首先的是三支鏡頭在400mm時的中心比較,相片中可以看到所使用的鏡頭焦段、光圈。
接下來的是三支鏡頭在 400mm 時的邊角畫質。
🔭 600mm 焦段實測:長焦極限的考驗(僅適用於 Tamron 150-600)
在拉至 600mm 焦段後,Tamron 150-600mm 的畫質明顯出現衰退,尤其是在最大光圈(F6.3)下,畫面整體偏軟,邊角模糊感明顯,色散與反差也稍顯不足。縮光圈雖然可以略微提昇中央清晰度,但邊角依舊不夠理想。這段焦距雖然拉近主體相當有感,但如果很在意極致細節,仍需有所取捨。
Tamron 150-600mm F5-6.3 在 500mm 時的畫質。
Tamron 150-600mm F5-6.3 在 600mm 時的畫質。
從文字的清晰度可以看出 A011 的邊角解析度並不堪用阿……。
最後加碼一個 Canon EF 400 F5.6 裁切到與 Tamron 150-600mm F5-6.3 600mm 畫面大小的比較,其實還是可以看出來 EF 400mm F5.6 有著明顯的優勢,換句話說 A011 儘管實體焦段長,但是最佳畫質表現還是不如焦段較短的 EF 400mm F5.6……。
🔍 各有勝場的三支鏡頭
Canon EF 400mm F5.6L USM
在 400mm 焦段,Canon 400mm F5.6L 幾乎毫無懸念地拿下中心畫質冠軍。即便在最大光圈下,中央細節仍十分銳利。邊角部分雖有輕微柔化,但在 APS-C 使用下並不明顯,整體畫面乾淨、通透,是這三顆鏡頭中成像最「乾脆俐落」的一顆。
Tamron 100-400mm F4.5-6.3
這顆鏡頭在 400mm 的中央畫質表現接近 Canon,雖略輸一點點細節解析,但整體表現非常平衡。相比 150-600mm,它的邊角銳利度稍勝一籌,在 APS-C 的感光元件上看起來更均衡。加上鏡頭本身重量輕、操作靈活,是一個實用性與畫質兼顧的選項。
Tamron 150-600mm F5-6.3(A011)
在 400mm 端的中央銳利度約略落在中上水平,比不上 Canon 的解析力,但仍在可接受範圍。邊角畫質表現相對明顯下滑,特別是在細節對比處略顯鬆散。若縮小光圈畫質會有改善,但仍略遜於 EF 456。
三支長焦鏡頭實測比較表
項目 | Canon EF 400mm F5.6L USM | Tamron 150-600mm F5-6.3 (A011) | Tamron 100-400mm F4.5-6.3 (A035) |
---|---|---|---|
中心銳利度(400mm) | ★★★★★|極佳 | ★★★☆☆|中等偏上 | ★★★★☆|良好 |
邊角銳利度(400mm, APS-C) | ★★★★☆|略軟但可用 | ★★☆☆☆|明顯偏軟 | ★★★★☆|表現穩定 |
600mm 銳利度 | 無支援 | ★★☆☆☆|中心偏軟、邊角模糊 | 無支援 |
防手震功能 | ✘ 無 | ✔ 有 | ✔ 有 |
自動對焦速度(搭配 R50) | ★★★★☆|快速 | ★★★☆☆|普通 | ★★★★☆|穩定 |
重量與便攜性 | 約 1250g|中等負擔 | 約 1950g|最重 | 約 1150g|最輕巧 |
焦段靈活性 | 定焦 400mm | 150–600mm|最靈活 | 100–400mm|實用範圍 |
整體畫質評價(400mm) | ★★★★★|細節銳利,色彩通透 | ★★★☆☆|中心尚可,邊角明顯劣勢 | ★★★★☆|平衡且值得信賴 |
性價比 | ★★★★☆|經典之選 | ★★★★☆|超長焦便宜入門 | ★★★★☆|兼顧畫質與輕量 |
🎒 個人使用心得:哪支鏡頭才是我的鳥攝最佳拍檔?
從實際使用經驗來說,這三支鏡頭我都帶出門拍過鳥,也都各有優缺點。說到底,最適合的鏡頭還是得看你「怎麼拍」、「拍什麼」、「拍多久」。
Canon EF 400mm F5.6L USM 這顆老夥伴讓我最驚嘆的地方就是那種「一刀見骨」的銳利感。只要光線足夠,或是架個腳架,對到焦那一瞬間,那清楚得能看到羽毛邊緣的小細節,總讓我有種「廉頗老矣,但尚能飯」的感嘆。但說真的,防手震欠缺這件事常常搞得我抓狂。所以通常出門總得再配一個三腳架,明明鏡頭不重,但是機動性卻不高,但是有一個場合可以說是他的最佳主場,那就是出海拍攝燕鷗的時候,出海光線通常不會太差,加上想拍攝飛行中的燕鷗,防手震也沒有使用的必要,即使他現在是已經出廠近30年,還是值得擁有,。
Tamron 100-400mm 其實最常跟著我出門的是這位輕盈小將。理由簡單極了:輕、省力,不會拖慢步伐。在城市公園、賞鳥平台走跳,本來距離就不算遠,400mm 基本能夠滿足八九成需求。有趣的是,用 APS-C 機身轉換後瞬間偽裝成等效 640mm,加上有一定的近攝功能,這些便利性是另外兩支鏡頭給不了的,不用擔心手持不穩定、也不必煩惱包包塞爆,篹是最能將散步和拍鳥融為一體的設備。
Tamron 150-600mm A011 焦段最常,但也最為笨重的鏡頭, 原本購入的原因是看到 Mobile01 中有人說到 A011 的畫質接近 EF456,想說如果真的如此,那 EF456 完全可以被替代,可惜買來之後詳細比較,發現銳利度還是不足,也許是鏡頭的個體差異的關係吧,總之 A011 並不是個人的主力用鏡,但是在一個場合的時候 A011 就很好用,那就是錄動態畫面的時候,Tamron 的防手振不太適合錄影,但是錄影本身也很難用手持的,所以在關閉防手震加上腳架時,這隻輕便的 600 砲就變得不一樣了,錄影對畫面的銳利度要求沒有像相片那樣要求,所以用來錄影的話,畫質鬆散的感覺多少會改善一些,。
✅ 最後選擇建議
有人問,要是真的只能帶一顆出去,到底怎麼挑?其實這個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,現在我最常帶出門的是 Tamron 100-400mm,原因很簡單:它輕,但是表現夠用,轉接一下 R50,應該很少有類似的輕便器材可以做比較,EF456雖然與他重量相當,但是鏡頭的長度導致背包不好找,畢竟轉接之後整體長度又更長了,如果轉接的機身是 R7 的話,R7內建的防手震可以讓 EF456 變得更容易手持,但是還是解決不掉攜帶上的問題,但是如果純拍鳥,EF 456 還是很優秀的選擇,。
如果你問我這三支鏡頭該選哪一支來拍鳥,老實講,基於過去拍攝的點滴以及平時的使用偏好,Tamron 100-400mm這顆鏡頭肯定是心中的首選。每次握在手上,重量不會讓人感到疲憊,但畫質又算是足夠。尤其搭配 APS-C 機身時,那等效焦段已經逼近 640mm,對於大部分的鳥類拍攝需求其實都大致應付得來,那些應付不來的,也不是這種10000元出頭就可以買到的設備可以應對的。
Tamron 100-400mm雖然沒有150-600那種「望穿千山」的誇張遠距,也不像Canon 400mm F5.6那樣在解析度上十分犀利,可是它輕便、容易手持,加上整體不錯的表現,轉接一下 R50,應該很少有類似的輕便器材可以做比較,EF456雖然與他重量相當,但是鏡頭的長度導致背包不好找,畢竟轉接之後整體長度又更長了,如果轉接的機身是 R7 的話,R7內建的防手震可以讓 EF456 變得更容易手持,但是還是解決不掉攜帶上的問題,但是如果你本身就是優先在乎細節,那麼 Canon EF 400mm F5.6L 倒確實是值得考量的選項。不過假如你更重視的是靈活、省力、高CP值,Tamron 100-400mm 可以是你考慮的選擇之一。